漢語正走進非洲—為中非世代友好持續培養新生力量

2019,12,05 16054次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李寶貴(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孔子學院研究中心主任);莊瑤瑤(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研究生)

2019年孔子學院迎來了成立15周年的紀念。12月9日,“國際中文教育大會”將在湖南長沙召開,此次大會以“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融匯全球的智慧為世界中文教學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人民在過去的歲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結下深厚友誼,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是漢語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也是引導海外青少年認識中國、了解中國、親近中國的有效路徑?!吧俪扇籼煨?,習慣如自然?!北本┱Z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指出,青少年最易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語言感情,進而產生語言認同,并由語言感情、語言認同進而產生文化興趣、文化好感,甚至產生跨文化認同。非洲各國重視青少年中文教育對推動中文學習普及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陸續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為中非世代友好持續培養生力軍。

1、非洲推廣中文的多維動因

海外中文教育的普及和深化需要輸出國的“推力”與對象國的“拉力”共同作用,漢語納入海外對象國國民教育體系更需要對象國的主動引進和積極配合。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既是中非關系平穩順暢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時代中非各領域深化合作的內在需求。

第一,政治上平等互信、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是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堅實支柱。一方面,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雙方始終是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道路上值得信任的伙伴。另一方面,高層交流是中非友誼的標志性體現。

第二,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是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一方面,中國積極分享利用地緣和區位優勢、人文和自然資源等方式實現減貧發展和推動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實踐經驗,大力支持非洲國家實現振興發展和自主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非洲是“一帶一路”歷史和自然延伸,是重要參與方。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為非洲實現自主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渠道,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元化的建設思路。隨著雙方經貿往來的深化發展,非洲各國對復合型漢語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為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三,根基穩固、多元互動的中非文化交流是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核心動能。一方面,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始于50年代中期,綿長厚重的人文交流史,對中非人民增進了解和世代友好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近年來,中非文化交流內容不斷豐富,路徑不斷拓展??鬃訉W院的建立有效聯通雙方在文教、科技、旅游等多個領域的交流互通,積極聯動媒體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開展不同層次的合作互鑒,開設中醫、職業教育等特色孔子學院,推進當地化、融入型發展,成為助推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新動力。

第四,非洲民眾與日俱增的學習熱情是推進漢語廣泛納入的直接引力。非洲新聞網站African Argument評論指出,對于許多非洲人來說,中國已經成為“經濟成功”的代名詞,說漢語的能力甚至被視為獲取優質工作的必備技能。贊比亞工商會欽戈拉市會長穆松達認為,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在全世界都有溝通優勢。在烏干達,中文被當地人稱為“改變前途命運的語言”。中國元素不斷融入非洲民眾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使中文學習成為社會新風尚,為漢語納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2、漢語教育的非洲特色

據《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8)》統計,截至目前,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相比其他地區,非洲各國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重點尤為突出、特色更加鮮明。

首先,從洲別上看,在已經和明確表示即將把漢語納入本國國民教育體系的64個國家中共有非洲國家13個,整體而言,非洲國家納入時間開始較早,納入比例相對較高,發展潛力較大。

其次,從納入形式上看,在嘗試納入的初期,13個國家中有10個國家采用將漢語納入選修課程的形式進行試點。2012年喀麥隆喀馬魯瓦大學14位漢語專業本科生順利畢業,使喀麥隆成為首個將漢語列入專業必修課的非洲國家。

再次,從納入層次上看,與歐美國家優先在高等教育階段引進中文課程不同,大部分非洲國家首選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中學階段引入,而后逐漸延伸至其他教育階段。選用此種方式,一方面反映出非洲地區重視基礎教育階段的中文教育,積極為培養中文基礎扎實、知識廣博的專業人才固本強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現階段非洲中文教育基礎薄弱、條件艱苦、資源分配不均的現狀。

3、中非友好的接力棒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在第三屆中非青年大聯歡開幕式上指出,“中非合作發展前景廣闊,青年一代重任在肩。中非青年要傳承好中非友好的接力棒,當好中非合作發展的生力軍”。推進漢語納入非洲各國國民教育體系是培養新生代中非友好交流使者和青年領軍人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孔子學院是非洲中文教育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自2004年非洲第一家孔子學院在南非建立,截至2019年9月,已在46國建立孔子學院61所,孔子課堂44個。2018年上半年坦桑尼亞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考生人數達到976人,已接近2017年全年的總人數;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4年來,學校注冊學員從建院初期每學期的20多人發展到500多人,累計注冊學生15000多名??鬃訉W院/課堂全力協助非洲各國構建中文教育網絡,推動漢語納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助力中文教育在非洲實現“全覆蓋”。

其次,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藍圖逐漸實現。2004年突尼斯成為首個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非洲國家,此后埃及、津巴布韋、毛里求斯、南非、肯尼亞、加蓬、尼日利亞、喀麥隆、坦桑尼亞、贊比亞、佛得角、烏干達等12個國家陸續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南非從2016年起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漢語教學試點在部分中小學順利啟動;2019年烏干達政府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選出了35所教授漢語的中學;到2020年肯尼亞所有學校都將正式教授漢語。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目前,非洲的漢語納入事業已初步形成了“縱貫南北、橫連東西,沿海-內陸聯動”的總體格局。

4、借力科技推進智能中文教育

為有效保障漢語在非洲各國的平穩納入,適應納入進程深入發展帶來的新現象和新趨勢,應充分發揮政府的統籌規劃作用,有效利用孔子學院的平臺優勢,以科技發展為依托,明確漢語納入非洲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路徑,夯實非洲中文教育基礎,創新探索推進漢語在非洲實現“全階段”納入的有效方略。

首先,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引才政策,實現科學引流。一方面,要積極促進中文教育在非洲高等教育階段的普及,推動中文相關課程進入高校,加大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模和力度,集中培養一批符合社會需求和學科建設的職業化人才,為非洲中文教育的深入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自身優勢,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鼓勵和引導優質漢語師資向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基礎教育階段流動,實現專業人才對基礎教育的反哺,保證和推進基礎教育階段中文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助力非洲中文教育在正向閉環中實現良性循環。

其次,應以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提升非洲中文教育的整體水平??鬃訉W院/課堂作為語言和文化傳播的實體平臺,一方面應科學規劃、統籌建設,完善非洲孔子學院的整體布局,推動教育資源的整合及合理分配。一是充分發揮成熟孔子學院的帶動作用,擴大影響輻射面,形成“榜樣帶動、全面開花”的發展格局;二是大力建設特色孔子學院,積極吸納多元主體合作共建,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培養,形成機制優化、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中文教育網絡。另一方面應科學辨析和合理滿足所在地中文教育需求,適應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教育的愿景和規劃,與中文教育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攜手共建示范基地,匯聚人才、產出成果,保證漢語的平穩納入;協助處于中文教育建設初期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構建起科學完善的中文教育體系,為漢語納入開拓發展空間;邀請尚未開始中文教育的國家和地區共享語言紅利,實現“定點破冰”,為漢語納入事業發掘潛力。

再次,應以援助項目為依托,借力科技發展,推進智能中文教育建設??溌抑薪滩繚h語總督學杜迪表示,“喀麥隆是非洲漢語教學的先行者,目前有160多所學校開展漢語教學,有2萬多名漢語學習者以及180多名本土漢語教師??溌≡诔浞掷糜邢扌畔l件和資源,探索適當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形成經驗并復制推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在中文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在適應中文學習者低齡化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取得良好的實踐成效,逐漸成為有效解決中文教育面臨的時空局限、教育資源不均等現實問題的最優選項,為漢語納入事業拓寬發展視野,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和實現路徑。

面對時代新命題,應全面助力漢語納入非洲各國國民教育體系,“從語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以心靈溝通”,協助非洲構建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相輔相成、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得益彰”的多層次、立體化中文教育體系,為中非世代友好持續培養新生力量,讓青年引領中非關系走向未來,在大有可為的事業中大有作為。

(本文系孔子學院建設和漢語國際教育2018年度課題重大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下的孔子學院轉型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8CI02A〕的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05日 14版)

538精品国产亚洲欧美在线,国产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正在播放高清口爆国语对白